回顾2015不得不提的便是互联网电视。互联网公司、运营商、代工厂纷纷跨界演出,并提出了通过服务来弥补硬件亏损的理念。除了乐视、PPTV这些老前辈之外,这么干的新人今年就有10家,包括微鲸、CANTV、暴风TV、风行TV等等。互联网时代带给电视行业的是人与电视的交流,信息的获取开始变得多元化。通过生态体系中的服务,将电视机本身的竞争过度到服务与内容体系的竞争。但同时彩电作为观看属性的功能性产品,本身就是以硬件为基础,通过硬件技术和硬件配置的创新展开较量。2015年冒尖的这些互联网电视,要如何挑选呢?
入选理由
-
-
- 2乐视超3 X55Pro
- 来势汹汹的乐视第三代超级电视没让我们失望。云底座、铝合金边框、金属拉丝+聚碳酸酯背板,带来了时尚别致的外观设计;55英寸LGD 4K IPS广视角面板、专业图像处理引擎MACE-PRO4、偏光式3D,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;超大的自有资源库+公网资源、丰富的体感游戏、别具匠心超级语音2.0,也带来了优秀的影音内容与卓越的操控体验。[详情]
-
-
- 4暴风TV超体电视 55B
- 暴风TV超体电视55B无论是玫瑰金机身的带来的视觉冲击还是色彩性能上的优秀表现,还有风UI带来的流畅体验,都是厂商所展示出来的工匠精神与满满的诚意,它打破了这种格局,在相同中求不同。独特的TVkit部分能够使得电视屏幕不必与随着智能模块一同升级,而且TVkit与电视融为一体,不像其他厂商屏幕盒子分离式的解决方案,高度集成和统一化。[详情]
差价0元
- 1 外观方面,微鲸WTV551由iF、红点、IDEA获奖团队精心设计,6.8mm极窄边框给予无边框的视觉体验,高脚跟倒V字设计的底座,高光质感与金属磨砂碰撞,给予不一样的混搭风。。而乐视超3 X55 Pro它的金属拉丝背板保证了整机的强度,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效能。
- 2 色彩画质方面,微鲸WTV551采用RGB真4K LG原装面板,色域值高达88.39%;平均亮度高达314.89cd/㎡。而乐视超3 X55 Pro采用原装进口的LGD 4K液晶屏幕,色域值为78.31%,平均亮度为255cd/㎡。
- 3 系统内容方面,微鲸WTV551与阿里合作,其系统为YunOS,主界面UI采用了waterflow设计,电视界面一改横向滚动,采用纵向布局,简洁的UI、模块化的应用设计。而乐视超3 X55 Pro EUI的布局上逻辑性很强,横向与纵向的交互相结合,很容易就能上手操作。
差别:
- 外观的材质用料
- 面板色域、亮度差异
- 低音效果
差价0元
- 1 微鲸WTV551整体设计风格简约,极窄边框设计使得整体更加深邃,提高了屏幕占比,视觉效果好,带来无边框的视觉感受,正面框采用了喷砂处理,侧边则采用了拉丝工艺,经三次阳极氧化金属表面处理,带来超强质感。而PPTV-55P整机的设计十分简约,视觉观感可以无线延伸。
- 2 ,微鲸WTV551控光能力表现相当不错,暗部沉得下去又不失对细节的保留,平均亮度和全黑漏光方面的表现都高出其价位的同类产品。PPTV-55P采用底侧入式的背光技术,使得其黑白画面表现优秀。
- 3 微鲸WTV551提供了海量的视频资源,依托强大的合作方阵容,包括时代华纳、TVB、东方梦工厂、灿星制作、IMAX、中国财新传媒、体奥动力、盛力世家、格瓦拉梦中心等。涵盖休闲、体育、娱乐、观影、时尚诸多领域。PPTV第1体育长期运营直播英超、中超、CBA、欧冠、亚冠、NFL、UFC等多种国内外赛事。
差别:
- 设计风格
- 面板光控能力
- 电视内容着重点
差价0元
- 1 底部支架上,微鲸WTV551采用倒V字设计,前部带高光质感效果,后部则为金属磨砂味,混搭风格设计十分犀利,接口相当强大,拥有3个HDMI2.0、1个USB2.0和2个USB3.0、一个光纤输出。暴风TV超体电视55B支架部分使用双侧沿、双飞翼设计,以稳定的角度向上支撑。
- 2 动态方面,微鲸WTV551得益于其24项画质与色彩增强技术,对画面进行动态消痕降噪,保证了在高速移动状态下,画面细节得到很好保留与表现,解决其他品牌电视常见的画面掉帧,拖影等现象。而暴风TV超体电视55B配备主流的高端硬件配置和暴风雄厚的解码技术积累,播放过程十分流畅。
- 3 微鲸WTV551内置蓝牙4.0 BLE模块,支持长达12m的连接范围,采用了独立蓝牙天线设计,使传输更加高速稳定。暴风TV超体电视55B提供了一款名为风迷的APP,能够实现多屏互动和资源订阅。APP本身也聚合了多个资源网站的入口,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。
差别:
- 支架与接口
- 面板动态性能
- 硬件与交互设计
购买总结
几年之前国内的电视行业大多被日韩企业,以及国内老牌电视厂商占据着大份额市场,而缺乏核心技术的小企业只能在剩下的狭小空间里生死挣扎。但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智能电视时代的到来,这一格局被彻底打破。传统电视厂商被迫改革,推陈出新;而新兴互联网电视品牌则抓住个性、生态与内容,不断演绎。在互联网电视之间选购,在售价差不多的情况下,除了看参数之外,服务、内容和售后更是考验互联网厂商的综合实力。